懲罰教育是不可取的-廈門心理咨詢(上)

101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懲罰教育是不可取的(上)

 

現(xiàn)在研究成果可以力證懲罰不具有任何作用.但為何會沒有作用還尚難定論.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可以冒險做一些假設.懲罰令人暴怒.和其他形式的控制一樣,懲罰手段的使用通常會激怒挨罰者,而且是雙重痛苦,因為他感覺無能無力.歷史上關于國家的教訓映射了心理學關于個人的教訓:一旦有機會,曾經(jīng)的受害者或許會成為施害者.懲罰是權力使用的榜樣.體罰給孩子樹立的榜樣是暴力,讓他們學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事實上所有懲罰手段都會起到類似作用.我們懲罰孩子時(不要再做什么),孩子可能吸取、也可能沒吸取我們想讓他們得到的教訓,但他們肯定學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他們的榜樣,出現(xiàn)問題時,會試著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給他人制造不愉快,強迫他人就范.一位研究人員指出,懲罰不僅會令孩子感到憤怒,同時也會給他們提供公然表達敵意的榜樣.換句話說,教會了孩子誰塊頭大誰就是老大.懲罰最終會失敗.孩子越大,越難找到令他們真正不愉快的事.同理,找到它們真正感興趣的獎勵也越來越難.不知從何時起,你的威脅開始變得空洞,你的孩子也會對”關你的禁閉”或”這周不給你零花錢”這樣的話變得無所謂.這并不能證明孩子無情或固執(zhí),更不意味著你需要借助更加殘忍的方式折磨他們.相反,只不過說明了試圖通過懲罰手段糾正錯誤行為這種策略從一開始就是愚蠢的.

 

你可以這樣想:當?shù)妄g兒童想弄明白自己為何應該成為好人、或為何要抵抗某些誘惑時,家長就是在面臨一個選擇.他們可以運用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所培養(yǎng)的尊重和信任,以理性和耐心向孩子解釋為何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會這樣影響他人;也可以僅僅是訴諸赤裸裸的武力:”如果你再那樣做,我就罰你. “后面一種選擇的問題在于,一旦你手中的權力開始減弱——這是遲早的事——你將一無所有.正如托馬斯·戈登指出的:”家長持續(xù)利用手中權力控制幼童會造成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即你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影響他們. “因此家長越依賴于懲罰, “就越不能用自己的力量真正影響孩子的人生”.懲罰惡化親子關系.一旦使用懲罰,孩子很難將我們視為體貼他們的盟友,這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相反我們會變成孩子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施暴者.低齡兒童會開始揣摩我們的行為,那些身材高大、大權在握、被他們深深依賴的人,竟偶爾會故意讓他們感到十分悲慘;那些抱過我、逗過我、喂過我、吻掉我淚水的巨人有時會用盡辦法拿走我喜歡的東西,讓我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或者打我的屁股(盡管他們一直告誡我應該用語言表達.他們告訴我,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做了這樣或那樣的事,可我知道此刻我無法再信任他們,跟他們在一起我不安全.我才不會蠢到向他們承認自己生氣或是做了件不好的事,因為他們會關我禁閉或用一種無愛意的口氣跟我說話,甚至還會打罵我.我最好和他們保持距離.)

 

金蘋果老師說:因為從事早教工作,開始觀察、分析自己身上的問題,無一例外跟小時候有關,體罰更不用說了,身體很容易緊張,很怕別人靠近或接觸,會下意識的躲開.很難相信親密關系.所有的被懲罰,被否認,后邊全是生命的痛,閱讀這些文字,讓我淚如雨下,原來可以這樣被溫柔對待.這些現(xiàn)象不僅是我們有,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很少碰到不自卑,自我接納,放松活著的人,而這些問題,在于孩子還小,很弱時,養(yǎng)育者怎么樣對待他們.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想用我的工作提高孩子的生命品質(zhì)和生存質(zhì)量.懲罰讓孩子忽視重要的事.假設一個剛剛打了弟弟的孩子被要求回到他的房間,不允許看他看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我們來偷窺回到房間后的他,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床上,你覺得他在想些什么?如果你認為:他是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或許還會對自己說”現(xiàn)在我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了”,那么無論何時孩子犯錯,請務必繼續(xù)保持這種將孩子趕回房間的做法.然而,但凡有過與一個真實孩子相處的經(jīng)歷(或自己曾經(jīng)就是個孩子),你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劇本太荒唐,那么你又為何要使用這種(或其他)懲罰手段呢?以為”暫停”是一種可行的訓育手段,因為它給孩子時間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愚蠢荒謬且不切實際的前提之上.更為普遍的是,懲罰不會讓孩子將焦點放在自己的行為上,更不會讓他們質(zhì)疑自己為何會這樣做、或應該怎樣做.相反,懲罰只會讓孩子想著家長是如何刻薄,或許還會讓他們萌生該如何報復(那個給自己制造麻煩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傾向于將焦點放在懲罰本身:懲罰如何不公平以及下次如何逃避懲罰.懲罰孩子的行為—-再加上”今后再惹我不高興就再懲罰你”的威脅—-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增強孩子逃脫能力的完美手段.對孩子說”下次別再讓我們看到你這樣做”,孩子就會暗自想”好!下次絕不會讓你看到”.這也成為孩子撒謊的強烈誘因.(相反,不受罰的孩子就不會那么害怕坦承自己的所作所為.)可善于施罰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不誠實行為時(“不是我干的!它本來就壞掉了! “),并不會質(zhì)疑懲罰手段本身,而是繼續(xù)對孩子施以懲罰—-這一次是因為撒謊.

 

作者:金蘋果老師說早教那些事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zhuǎn)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lnyyrc.com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1-03-26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8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