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喚醒孩子的驅動力

122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如何喚醒孩子的驅動力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的內(nèi)力覺醒英語教育專家曲剛曾在博客中寫過一個故事:他曾經(jīng)接待過一個來自四川小城市的媽媽,她帶著自己12歲的女兒到北京來學英語,待了大半個月,期間他們有過很多次的交流。曲剛說,這位母親幾乎都是在詢問她女兒情況,看得出她正在努力把對女兒全部的愛轉化成最好的教育。但隨著交流的深入,曲剛發(fā)現(xiàn)這位母親看似給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卻對什么是好的教育充滿迷茫。她的女兒很優(yōu)秀,在她那座小城市都是出了名的。但媽媽說,女兒的優(yōu)秀完全來自于媽媽時刻的監(jiān)督和努力。她上小學這六年來,一時都沒有放松過對她的監(jiān)督和督促,一時不管孩子,成績就會下滑。

 

這位媽媽說,她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女兒身上,每天平均有6個小時,照顧女兒的生活,每天送她上下學,每天放學后檢查她的作業(yè),每天監(jiān)督她背論語國學,背英文單詞,一切忙完了都晚上十點多了。她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撲在了女兒教育上。不過她也很擔心,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對她的監(jiān)督有反彈,到時候她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煩惱,曲剛直言不諱地說:

 

“你在教育女兒上所做的一切犧牲和努力可謂可歌可泣,感天動地,但遺憾的是,你和很多很多天下父母一樣,在教育問題上忽視了一個最該做到的大問題——喚醒孩子生命內(nèi)力的覺醒!”所有沒喚醒孩子生命內(nèi)力的家長都是不合格家長,都是愚蠢的家長,都是葬送了自己又去高風險地賭注孩子的家長,搞不好還是殘害孩子的家長!這個故事當時引起的轟動很大,最好的教育比不上孩子內(nèi)力的覺醒,這句話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不過話還沒說完,我們都想知道如何喚醒孩子的內(nèi)力覺醒?或者說,孩子的內(nèi)在驅動力是如何被破壞,又該如何保護呢?

 

我們在養(yǎng)育最焦慮的一代孩子

 

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能成為獨立、自主、有責任心、能夠自我驅動的人。但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關于教育的新聞報道,恰恰跟這種期望背道而馳。一位在北大任職的精神科醫(yī)生徐凱文就說,現(xiàn)在的孩子患了“空心病”,很多都是很優(yōu)秀的孩子,很乖的學生,但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而是不知道為什么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他們的核心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活下去的意義感和存在感。

 

這是中國的情況

 

大洋彼岸的孩子問題一樣突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shù)潞湍蔚隆ぜs翰遜在《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書中提出,我們正在養(yǎng)育最焦慮的一代孩子。兩位作者提出,在美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與孩子和青少年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就不斷上升,包括焦慮、抑郁和自我傷害。在過去10年,這種現(xiàn)象尤其呈現(xiàn)加速上升。他們認為,這一代孩子壓力增長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控感的降低。想想是不是這么一回事?這一代家長是空前負責的家長,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嚴陣以待,孩子入學、升學、大學畢業(yè),乃至找工作結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父母精準規(guī)劃的影子。有多少事是孩子們自動發(fā)起的?他們只需要乖乖執(zhí)行父母給他們制定的行程就好了。在咨詢中,斯蒂克斯魯?shù)潞图s翰遜卻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的動機模式都處在極端狀態(tài)。要么偏執(zhí)地想要成功,要么覺得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很多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累,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或者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什么發(fā)言權。總之,他們大都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

 

缺乏掌控感的孩子都玩得太少了

 

為什么這些孩子會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呢?作者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孩子睡眠不足、社交媒體的壓力、來自同伴的壓力等等,但歸根到底有一點,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玩得太少了。根據(jù)人類進化學的解釋,人類有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漫長的童年,這是進化的需要。人類需要兒童期的混亂、無序來探索這個世界,應對多變的氣候變化。童年的孩子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的好奇心,探索心和強烈地玩的意愿,是自然選擇塑造的。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了長期生存的關鍵技巧。比如他們追逐打鬧,由此發(fā)展他們協(xié)調(diào)的肢體動作,訓練大腦和身體的反饋。他們玩各種游戲,躲貓貓之類,從而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恒常性。有時候他們會玩一些危險的游戲,在黑暗中前進,他們學會了如何克服恐懼,獲得勇氣。他們通過玩過家家,掌握協(xié)商和溝通的能力。他們在玩耍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是他們內(nèi)在動力的源泉。在自由自在,毫無目的的玩耍中,孩子們的內(nèi)力在逐漸覺醒。但可惜的是,這樣美好的“存在—混亂”的童年,卻被精密的、有序的現(xiàn)代教育“理清”了頭緒。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格雷虛構一個典型的中產(chǎn)家庭男孩伊萬的一天。早上,他被母親準點叫醒去上學,路上必須坐校車以保證安全,一整天都得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聽課,放學后接受全面的培訓,晚上必須完成家庭作業(yè)。從周一忙到周末,伊萬做得很好,但是他感覺到有點累,或者說是“筋疲力竭”。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電子游戲中,他們需要在一把一把的游戲中找到掌控感。

 

選擇權,給孩子更多掌控感

 

說到這里其實解決方法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想要喚醒孩子的內(nèi)力覺醒,給他們更多掌控感的體驗,童年時讓他們更多地自由玩耍,父母盡量少去控制他們。還有一個增加孩子控制感的辦法就是增加選項。讓孩子接受一件事情的竅門是給他幾個選擇。上周我?guī)Ш⒆尤ビ螛穲鐾?,臨走時他鬧著還要玩一會兒,但再不離開末班車就要開走了。無論我怎么解釋,他回答就只有一句話“不嘛,我還要玩一會兒?!弊詈笪医o他出了一個選擇題:你想要走著去車站,還是跑著去車站,或者滾著去車站。小朋友噗嗤一下笑出來,可能是想到滾過去的樣子怪可笑的。他說:我要跑著去車站。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增加選項,會讓孩子感覺好受些,因為總有些事情,他感到能夠控制。進入青春期,孩子可能會更叛逆,什么事都跟父母對著干,就是為了證明“我能控制我自己了,你管不了我了”。父母也是一樣的,也需要選擇權,增加自己的控制感。試試看雙方都給對方幾個選項,事情會不會就不那么復雜了。大部分父母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表面上說是為了孩子,但是卻在無時無刻地管控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從寫作業(yè)、安排課外活動到交朋友,生怕出一點差錯。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過度控制孩子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和內(nèi)在驅動力的培養(yǎng)。但問題的關鍵是,你越想控制孩子,情況就會越失控。要相信有些事情你能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這句話聽上去有一些雞湯,但如果真的能運用起來,你跟孩子可能都會更好。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lnyyrc.com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07-11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3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