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120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淺談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簡單系統(tǒng) vs. 復雜系統(tǒng)

 

一個常在動物世界類電視片中展現的景象是,超大的一團沙丁魚群在天敵魚類靠近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唰的一下轉換方向,集體成團逃散,迅速而敏捷。仿佛有一個無形的指揮,用某種神秘的指令,一二三就迅速變換了隊形,頗為壯觀。要知道魚類是沒有大腦皮層的,也就是說它們是沒有理性邏輯分析的功能的,但是它們可以如此靈巧的集體化且迅速地躲避天敵,是怎么做到的呢?科學家們進行了研究,發(fā)現作為一條個體的魚,只需遵循下面三個規(guī)則:如此而來只要一條魚在運動,其魚群就自然隨著它運動。科學家們進行了算法模擬,在計算機上果然實現了這樣的效果。如此輕易就實現了這樣的模擬,這是因為沙丁魚群躲避天敵魚類這系列動作,它是一個生物界的簡單系統(tǒng)。

 

簡單系統(tǒng)是多為線性的,因果關系清楚明確的系統(tǒng);而作為現代社會的人類,我們面臨著生存的重重挑戰(zhàn),越來越復雜而多變,沒有這樣一個內部涌現的信號系統(tǒng),能在某一個層面進行集體的召令,讓我們能夠以最大化效能,最小化代價來完成生存和發(fā)展的使命,我們的發(fā)展,即喜又憂:喜得是現代化工業(yè)化信息化智能化,讓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輕易,但憂的是,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而心理治療,也遵循這個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個體,走向家庭治療。

 

家庭治療復雜在哪里?

 

心理咨詢師會普遍遇到的針對于個人咨詢的問題常常有如下幾種類型:來訪者經過這次的咨詢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能量高了很多,非常開心的回去了,但是下一周來的時候又是滿臉愁云堆在臉上。有時咨詢師看到,他們很努力的幫忙來訪者解決了某一個問題,但過一陣子卻發(fā)現到他又在別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新的更大的問題。戒酒的人開始抽煙,亂發(fā)脾氣的人開始偷竊,一個問題消失,另外一個問題又在出現,如果我們只是一直簡單處理表面的癥狀,就是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調入循環(huán)怪圈。在網絡心理論壇看過這樣的投訴,投訴是家人發(fā)來的:投訴其弟弟參加了幾十次的心理咨詢,以前和家人關系還算和睦,越咨詢脾氣越不好,他活出了所謂的“自我”,但家人苦不堪言?!盃顟B(tài)最差的成員不來咨詢,他的家人十分揪心焦慮。”在我輔導過的青少年家庭個案中,難度較大的是爸爸媽媽都來了,孩子不來,難度更大的是媽媽來了,甚至孩子也來了,但是爸爸一直不來;難度最大的是爸爸媽媽孩子都不在,只有一個焦慮的姥姥哆哆嗦嗦的打來電話。面對復雜的關系問題,如果只能處理一個人的話,咨詢師很難對這些癥狀能夠下手,咨詢陷入僵局。面對來訪者的困擾和問題,及時止損或許可能讓問題暫時離開了眼前。但是問題對于當事人的影響并沒有真的消失,而且會用其他的方式反復循環(huán),而且越演越烈。

 

 

家庭治療更是一種視角和立場

 

家庭治療相對于個人治療,與其是流派,不如說更是一種視角和立場。系統(tǒng)并不僅僅是一些事物的簡單集合,而是一個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構成的、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從這一定義可見,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它具有適應性、動態(tài)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組織、自我保護與演進。

 

單人心理咨詢 vs 家庭系統(tǒng)治療

 

個人心理咨詢,多數遵循線性思維,即簡單因果關系,擅長深入探究個人內心世界,咨詢師會仔細問來訪者:怎么想,怎么感覺,怎么打算。處理關系時處理的來訪者心中的關系表征,不碰真實關系。而家庭治療師采取系統(tǒng)思維,具有循環(huán)因果的特點,讓系統(tǒng)脈絡對個體的影響浮出水面。家庭治療師會問:“當這件事發(fā)生,對方怎么反應?”“你面對對方這個反應,你怎么響應?”“其他人對這件事怎么說?”“誰最著急?”從上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家庭系統(tǒng)治療與其說一種新的流派,不如說是用系統(tǒng)觀的新視角,去解決以往僅局限于對個人的幫助而無法突破的復雜問題。

 

家庭治療的歷史溯源

 

家庭治療是二戰(zhàn)后的十年發(fā)展出來的治療方法,在此期間,五個看似獨立的學科與臨床上的發(fā)展同時為家庭治療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它們包括:

 

(1) 精神分析治療:

 

關注點由單獨考慮當事人內在心理沖突轉移至家庭人際互動在病癥的產生和維持中扮演的角色。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師與兒童精神科醫(yī)師的納森·阿克曼。

 

(2) 一般系統(tǒng)理論:

 

由生物學家伯特蘭費(Bertalanffy)所提出,被應用到心理治療中,其重點就是探索構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是如何組織起來,如何產生交互作用的;

 

(3) 學者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教養(yǎng)與家庭生活等問題的關注;

 

(4) 兒童輔導與婚姻咨詢兩個領域的發(fā)展:這使得家庭成員能以配對的方式接受治療(如丈夫與妻子,家長與孩子),因此修正了強調單獨治療的傳統(tǒng)模式;

 

(5) 新的臨床技巧——團體治療:把小團體作為治療對象的做法為家庭治療把整個家庭作為治療對象提供了范例。在上面五個學科強大的基因影響下,家庭治療體系發(fā)展,分化,協同,最終也形成為六個流派:

 

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

 

薩提亞女士是世界公認的家庭治療的先驅,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 。

 

多世代家庭治療

 

又稱跨世代治療,創(chuàng)始人Bowen認為了解一個家族如何運作,遠比使用特殊技術重要。他們視過去的關系是相當有價值的資訊,踏著這些資訊可以在現在設計出有效的干預措施。關注于當事人與其家族(跨三代)、配偶,以及小孩之間的情感歷程。

 

結構式家庭治療

 

發(fā)端于20世紀60年代,是由薩爾瓦多米紐欽(Salvador Minuchin)創(chuàng)建的,治療的原則是重建家庭結構,改變相應的規(guī)則,并將家庭系統(tǒng)僵化的、模糊的界限變得清晰并具有滲透性,設法改變維持家庭問題或癥狀的家庭互動模式。

 

策略派家庭治療

 

上個世紀80年代有HELAY等建立,是治療師掌握全局,對家庭改變負全部責任的取向,必須由治療師提出一套策略來加以解決。只要治療師用他的指導者和權威的姿態(tài),下達指令,要求家庭執(zhí)行新的互動關系,問題就會改變。

 

系統(tǒng)家庭治療

 

薩提亞女士是世界公認的家庭治療的先驅,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 。我們在后面的章節(jié)會重點介紹此治療模式。

 

社會建構家庭治療

 

建構主義其哲學源頭可以追溯到康德提出的定義。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構主義開始進入家庭治療的領域。其主要觀點是,我們的信念系統(tǒng)不是真實客觀存在的,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建構”。因而,治療師不可能揭示家庭的“現實”。治療師不是一個外來專家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和家庭成員對話,共同建構出新的意義。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http://www.lnyyrc.com

 

機構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1-10-31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2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