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最需要什么?-廈門心理專家

u=3933243456,1375045323&fm=23&gp=0

?近日,連續(xù)看了三部電影。一部是港臺演員葉德嫻、劉德華擔任男女主角的港片《桃姐》,一部是由中國內(nèi)地老藝術家們出演的故事片《飛越老人院》,第三部就是由兩個美國的著名老戲骨并且都得到過“終身成就獎”的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科爾森主演的《遺愿清單》。 三部電影講的故事各有不同,執(zhí)導水平和表演風格各有千秋,所反映的也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但是,它們卻同樣引得觀眾淚水與笑聲一齊誦出,讓人感到了一種凄美與昂揚的力量,以致使我們都能在日漸貧乏的精神生活中,真真切切多了些感悟后的充實。

  《飛越老人院》講的是在一所民營的養(yǎng)老院里,一群平均年齡達到八十歲以上高齡的老人們,為了實現(xiàn)登上夢想舞臺,施計駕車“逃離”老人院,在途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但有趣的是,該片導演卻把它定位為一部“ 青春”、“勵志”,甚至近乎“瘋狂”的電影。

  倘若我們把人在晚年去實現(xiàn)未了夢想的執(zhí)著,視為另類的“勵志”,那么,《遺愿清單》完全有資格被稱作“勵志片”、“青春片”,甚至干脆就叫它是一部“瘋狂片”!盡管這瘋狂勵志的主人公是兩個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人世的老頭。

  住在同一所癌病房的汽車修理工卡特(弗里曼飾)和大老板愛德華(尼科爾森飾)把自己死前未了心愿列出了一個清單,并且決心離開醫(yī)院去共同實現(xiàn)這些愿望:飛行、跳傘、去印度的泰姬陵、游中國的長城…隨著清單上的各個項目一一實現(xiàn),隨著生命的最后時間越來越少,卡特和愛德華越來越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本來含義:去幫助別人、去愛自己最愛的人。他們在有限時間內(nèi),以自己的洞察力、幽默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讓生命走向了“圓滿”,也發(fā)現(xiàn)了一直隱藏起來的真正的自我。這個真正的自我像一朵未曾開放過的花蕾,在生命結束的前夕,得以盡情綻放。正如一家報刊的影評所言: “也許,在生和死的這段人生最后交接的路途上,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靈魂指引的方向,去盡早地敞開心扉?!?/p>

  同樣是為了找到敞開心扉的老人,《桃姐》的女一號葉德嫻特地跑去老人院體驗生活?!耙郧拔覜]去過老人院,結果去的時候被嚇了一跳。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老人身邊缺人照顧。他們這么痛苦,都希望能多點機會再看子女一眼,但又不想耽誤子女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心情很矛盾,你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想死還是想活?!闭抢先藗儗ι倪@種矛盾與糾結,使扮演少爺?shù)膭⒌氯A也被“真的打動了”。他反思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整天忙著打拼。把很多的關系都建立在商業(yè)交換的基礎上,“一旦我們漸漸忘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系,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錢是很重要,但如果不能讓家人和自己活得開心,錢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這三部電影無一例外地反映了人到暮年時內(nèi)心的悲涼,也都毫不回避生命走向終點時所特有的死亡氣息。然而,它們又都從不同的角度啟迪著我們:晚年并不是渾渾噩噩的代名詞,更不應該是社會的棄兒和社會施舍的對象,喚醒老人沉睡的勇氣和參與社會的主動精神,正是晚霞與夕陽的美麗之所在。讓每一位老人都有豐富有趣充實高品味的晚年應該成為全社會對文明的一種追求和一種期待!

  可以說,這種由藝術作品引發(fā)的啟示,恰恰正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這個現(xiàn)實就是,今天的世界正在走向老齡化,而中國在這一趨勢中更是首當其沖。按照聯(lián)合國的標準,一個國家、地區(qū)的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的老人占到總人口的7%,就可視為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早在2000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己十分接近這一標準。這說明早在10幾年前中國就已經(jīng)基本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按照權威部門的統(tǒng)計,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85億,占到總人口的13.7% ,預計到明年即2013年將會突破2億,2033年更將突破4億。這就是說,在未來的20年間,中國平均每年增加的老年人口將為1000萬。其速度不可謂不快,不可謂不驚人!

  面對這種社會人口的結構性的急促變化,中國各級政府正在抓緊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政策條文來加以應對,同時在促進多種形式的養(yǎng)老事業(yè)、建立健全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發(fā)展“銀發(fā)”產(chǎn)業(yè)方面也都做出了相應努力。然而,遺憾地是,所有這些努力都還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不但無法滿足老齡社會的物質(zhì)需求、服務需求、醫(yī)療保健需求,而且更無法滿足目前近2億老人的精神文化的渴求。把老齡化事業(yè)僅僅理解為加大財政投入解決養(yǎng)老和醫(yī)保,把老人置于社會管理無足輕重的邊緣位置,依然是當下最普遍最常見最簡單,也是最粗陋的社會現(xiàn)象。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社會現(xiàn)象,筆者才會鄭重地分析上述幾部影片所展示的社會意義。它們是在用淚水浸泡的真實告訴世人:物質(zhì)的需求固然重要,但對所有的老人來說,他們更加渴望的卻是這樣三件看似簡單卻又極為珍貴的精神慰藉:一是與兒女及晚輩的親情;二是與大自然(山水故鄉(xiāng))的親近;三是與異性的溫存。對于老人希望保持一種與異性的溫存,常常要受到社會的曲解。但其實這正是出現(xiàn)大量“黃昏戀”的原因。而恰恰是輿論的壓力和誤解,才使許多正當?shù)摹包S昏戀”變得畸型。因此,筆者以為努力地去滿足、盡量地幫助老人去實現(xiàn)這些最后的親情、最后的親近與最后的溫存,是各級社會管理部門有效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基本出發(fā)點,也是一切為老齡化社會所進行的制度設計、所推動的第三產(chǎn)業(yè)特別是服務經(jīng)濟發(fā)展的人文基礎。人文基礎也就是人性原則。有了這個基礎和原則,中國老齡事業(yè)就有了健康存在和順利發(fā)展的根本保障。

  老人當然不是青年,夕陽當然不是朝陽。但朝陽冉冉上升的代價是吞噬霞光,而夕陽卻是在消失的瞬間,拋給天空一片絢爛,令四野暈染如畫。我希望所有的中國老人如夕陽一樣,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都能乘黃鶴,搖浮槎,幸福地遠去。

廈門心理專家????? 郭瀟贏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3-06-22
標簽 :
分類 : D 心靈成長
評論 : 0條

= 10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