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期望與現(xiàn)實的落差:廈門心理咨詢

get (1)

???????? 神奇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有一個神話。國王皮格馬利翁發(fā)現(xiàn)了一塊難得的好石,晶瑩剔透,令人愛不釋手。國王將石頭雕成了一座美麗的少女像,那少女像十分美麗動人。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就寢前,國王都會含情脈脈地長時間凝視少女像,期待著石像能變?yōu)檎嫒?。國王的誠意感動了上帝,鍥而不舍的期望產(chǎn)生了神奇的效果,有一天早晨,皮格馬利翁國王欣喜地發(fā)現(xiàn),美麗的少女已端坐于他的床頭。為了考察期望的心理效應,心理學家也在學生當中進行了一項名為“預測未來發(fā)展的測驗”。心理學家對老師講,經(jīng)過某些心理學方面的評定,有一些孩子“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取得成功的希望更大”。過了八個月,心理學家來到了學校。在對孩子們進行了充分的比較后,他們發(fā)現(xiàn)上次提供給老師的那些“有發(fā)展?jié)摿Α钡暮⒆?,如今確實表現(xiàn)出了高出其他孩子一籌的能力與水平。這一結(jié)果令心理學家們頗為驚訝。因為事實上,上一次“圈定”的那些“有發(fā)展?jié)摿Φ暮⒆印保鋵嵵徊贿^是他們隨意抽選的,根本就沒有做什么客觀的評定。只能這樣解釋:專家給教師提供的一個極為肯定的信息,使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期待。在這種期待的作用下,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對學生的提問、鼓勵、評價等都會朝著有利于孩子發(fā)揮潛能的方向展開,使學生不斷肯定自己,進一步取得良好的成就。?有時候,期望與期待就是具有那么一種神奇的力量,從而產(chǎn)生令人難以想象的結(jié)果。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一分為二看期望?:期望的確具有神奇的效力,但并非每一次都是積極的。恬恬的爸爸媽媽都是知識分子,爸爸在大學里面教書。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恬恬能說會道,能歌善舞,在幼兒園里,老師的表揚就數(shù)她最多。爸爸媽媽也時常教她學一些東西。每次學完以后,爸爸媽媽總不忘叮囑一句:“恬恬呀,你可得替你爸爸媽媽爭氣,凡事都要爭第一。父母說這話的本意,或許僅僅是要求孩子有較強的進取心,事事不可馬虎了事,更不可由此喪失了成功的機會。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的確是很大的。問題在于孩子不會去理解、也理解不了父母這句話下面隱藏的另一層意思。她感受到的只是父母對她的殷切期望,那種盼望她任何方面都出類拔萃的期望。久而久之,恬恬已經(jīng)把取得第一作為自己成功的標準,不管在什么場合,不管做什么事情。否則,她的情緒起伏準會很大。?然而,十全十美的人終究是不存在的,更何況是處于發(fā)展階段中的孩子。在一次繪畫課中,老師沒有把她的畫評為第一。在一次口算比賽時,她的回答沒有另一個小朋友快,老師自然表揚了那一位同學而沒有提到她。還有一次……恬恬覺得自己太讓爸爸媽媽失望了。她開始抵觸去幼兒園。無論父母如何勸說,都無濟于事。她說:“我到幼兒園去就是要去和別的小朋友比一比,為爸爸媽媽爭氣?,F(xiàn)在老師老不表揚我,我也老拿不了第一,還到幼兒園去讓別的小朋友瞧不起做啥?”這樣的解釋聽上去很幼稚,卻又很令人深省。有人這樣概括周圍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力:上幼兒園時聽爸爸媽媽的,上小學時聽老師的,到了青春發(fā)育期開始聽同伴的。這是與孩子的認識水平、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他(她)對自己的評價基本上來自于父母與老師的評價與期望。父母與老師的評價與期望,猶如一桿標尺,時時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與成就作出衡量。當孩子認為父母的期望是他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時,就會自覺地朝這一目標努力;反之,如果覺得自己難以達到標尺上那“誘人的”刻度,他的自信將被慢慢地摧垮,心理問題也會由此埋下種子。
??????????

??????? 該抱有怎樣的期望

?????????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長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考慮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績出眾,將來上大學、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經(jīng)營頭腦,將來可以掙大錢的有之;期望孩子體格健壯,將來可以破紀錄、拿世界冠軍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樂、平安地度過一生的也有之……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奮進的動力。而有時,過高的期望會化為孩子肩上沉重的壓力。由于幾千年傳統(tǒng)觀念和近年來獨生子女化的影響,“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已成為家長們的普遍心態(tài)。前不久的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幼兒家長期望子女達到大學畢業(yè)以上程度達95.73%。此外, 家長對子女的職業(yè)期望,頻率最高的分別為醫(yī)生(24.8%),技術(shù)人員、工程師(22.09%),大學教師和科技人員(17.5%),演員、運動員、作家、翻譯家(16.67%),這幾項合計為80.61%。而選擇工人和商業(yè)服務人員的比例卻不足2%。然而現(xiàn)實與人們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就我國目前就業(yè)人員的職業(yè)分布來看,前者的比例僅占6.91%,后者卻高達73.79%;即使是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上海,達到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只有3.87%。在上海,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名噪一時?!俺晒逃钡某晒χ?,就在于教師與父母對每一個孩子都抱有成功的期望,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長,為他們創(chuàng)設成功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取得成功。所以,對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講究的。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 第一,拓寬期望面,不要只局限于智能與學業(yè)。以智能高低、學業(y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將來是否有前途,是現(xiàn)代社會的流行病。但事實上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許多評價標準。在羅馬,有個小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那么理想,成天郁郁寡歡。一次,父親把他帶上了羅馬一座教堂高高的塔頂?!巴虑魄瓢?,親愛的孩子,”父親指著像蜘蛛網(wǎng)般的街道說,“通向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fā)現(xiàn)這條路達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條路試試!”
多么聰明的父親!他以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 第二,期望應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與志向愛好。從自己的好惡出發(fā),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一個未來的宏圖,是一些家長樂此不疲的事情。甚至在家長心目中,對孩子期望的高低也會出現(xiàn)攀比心理。但現(xiàn)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不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事與愿違,成功的家長,在對孩子有所期望之時,先不妨評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點、興趣范圍、個性特征。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優(yōu)勢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有些行業(yè)上的成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智能水平,還需要有許多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孩子是否具備了,或者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yǎng)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興趣的或鐘愛的;孩子的個性最適宜于從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父母要記住,要以孩子自身作為參照,以他的特長為出發(fā)點,而不要以周圍人甚至自己作為期望的參照物與出發(fā)點。

???????? 第三,表達適度,激發(fā)動機。要將期望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得讓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轉(zhuǎn)化為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如今的孩子,生存于信息時代,生活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所以他們生來就被置于五彩繽紛的天地里,享受著眾多成人給予的關(guān)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里,孩子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于等待信息與指令。比如說,凡事都要大人說了才去做,每天在電視屏幕前一坐就是兩三小時,被動地接收著電視上的“精彩節(jié)目”。如此一來,那些真正源自于內(nèi)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導致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水平較低。同樣,父母喋喋不休的期望表達,就親子間的交流而言,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動的角色。其結(jié)果,要么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從,要么使他對什么都無所謂,對家長的期望不屑一顧,還有就是使孩子產(chǎn)生“你越是要我這樣,我越是要那樣”的逆反心理。這樣的期望,能對孩子產(chǎn)生作用嗎?一句話,第一次講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講就是陳詞濫調(diào)了。在一個適宜的時間與場合,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效果遠遠勝過一日十次的重復。

???????? 父母還應訓練孩子成為生活的主動參與者。這就要求父母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關(guān)愛與期望,多讓孩子自己作判斷、作選擇,承擔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將生存與發(fā)展作為自己的內(nèi)在需求。“外部力量要通過內(nèi)部因素產(chǎn)生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關(guān)文章

時間 : 2013-07-30
標簽 :
分類 : G 學習力提升
評論 : 0條

= 1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