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必讀: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1-10

從六歲多到十一歲左右的少年,剛好大約是小學一年級 到六年級的學生,被稱之為學齡兒童,或簡稱學童。到了這個階段的小孩,已經歷了嬰兒、幼兒、兒童各個階段,完成了大部分的發(fā)展與變化。在這階段,雖然其發(fā)展仍然繼續(xù)進行,但與前面的階段比較起來,其發(fā)展速度已比較平穩(wěn)而遲緩下來,主要在量方面的成長較顯著,增加身高與體重。要 到青少年階段,青春發(fā)育以后,再快速發(fā)展。在這六年左右的階段里,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變化,如下:從兒童階段進入學童階段以后,其生活本質起了變化。即:從富于游戲性質的生活,轉入屬于工作性質的生活。從 前樣樣事情都在游戲氣氛之下進行,如邊吃飯,邊聽故事; 遇到朋友,就一起玩耍;到了幼稚園,也是學唱歌、游戲,各種活動都以游戲方式進行??墒堑搅藢W童階段,進入學校,各種活動都嚴肅起來,被要求好好坐下來,聽老師講 課,做功課,打掃教室;回家也得幫家里打掃,拿東西,幫父母做事。頂多可跟朋友游玩一下,就得作習題,整個生活 都充滿了工作、工作、工作。就算是過去農業(yè)社會里的小孩,不上學校,只待在家里,也得幫父親耕田、拔草、看牛,或幫母親洗菜、看小妹妹等,幫大人工作。

 

因此從“心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是養(yǎng)成“勤勉”的時候。假如既能把家里父母所要求做的工作勤快做完,也能 把學校老師分配的作業(yè)勤勉完成,連自己想做的事也做完, 自己就會感到高興、驕傲。因此,這階段也是建立自我信心的時期。若不肯勤勉工作,時時被訓斥,不順利,就會自悲且缺乏信心。

 

從認知及思考方面來講,學童已從“直覺思維期”進展到“具體運用期”。BP:很多事情已不像兒童期,什么都需 完全靠自己的直接觀察與經驗來獲知,而開始能憑別人的說明、解釋、舉例等方式來吸取許多不經親身接觸的新知識。雖然還很難以抽象的觀念來推演邏輯,但能憑直覺來判斷。 可以談論使用飛機、軍艦、坦克車、火箭來進行戰(zhàn)爭,也可以談廚房、臥室、客廳、沙發(fā)等房間的結構與布置。懂得橘 子、西瓜、香蕉是水果,人、狗、鯨魚都是哺乳動物,把各種東西依其共同點而歸納成類。但難于了解信仰、靈魂、文化等很抽象的觀念。

 

隨著思考與興趣之演變,所喜好閱讀的書籍也有所變化。九、十歲以前仍喜歡看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孫悟空、灰姑娘等;到了十歲左右的少年就開始喜歡看魯濱遜漂流記、太空探險記等半冒險、半童話的故事了。

 

到了學童階段,個人的喜好及習慣逐步固定,不但別人可以看得出小華、小明、國忠、秀娟的個別能力與性格特點,連本人也意識到自己的特別之處,開始對自己有所自我意識感。

 

在家庭關系方面也逐漸有所變化,喜歡慢慢的放棄與父母親密的關系,轉而喜歡跟同輩朋友接近。心里有什么心事,可能會向朋友相互訴說,但不見得肯向自己的父母說明;一經被自己的父母探問,總是回答“不知道”;逐漸建立自己個人的心理生活范圍。讓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已漸漸長大,已不像從前總是跟父母親近,什么話都向父母親談,總是黏在父母身邊的小孩?了!

 

心性發(fā)展方面,也有明顯的轉變。在兒童期一度萌芽的性興趣,到了學童階段,暫時被擱置下來,表面上好像對性不太感興趣,被稱之為潛伏期。跟異性朋友疏遠,而喜歡只與同性朋友要好;淡視異性朋友,甚至相互排斥,因此又被稱之為同性期。在兒童階段,經歷所謂“性蕾 期時,與父母產生親子三角關系的沖突;可是到了學 童期的同性期便有了轉變,即:孩子轉而與自己同性的 父母接近,模仿建立同性認同”,協(xié)助自己心性的發(fā)展, 并解決且脫離性蕾期的癥結。也就是說,男孩跟父親要好,一起去釣魚、打球、看球賽,一起修理東西或耕田,向父親學習男人的事情;而女孩跟隨母親去買菜、購物、燒 飯、打扮,學習如何作女人。這是心性發(fā)展的特點,迎接青春發(fā)展階段的到來。

 

由家庭到社會

 

從兒童成長到學齡期的少年,其生活與活動的重心逐漸 從家庭轉移且擴充到社會。其基本的人際關系也從與父母的 關系,逐漸擴展到跟朋友、同學、老師的來往關系。做父母的,會發(fā)覺學童階段的子女,已不像過去年幼時,什么都依賴父母來生活,什么事都跟自己父母親講、與父母親商量, 反而開始跟自己的父母保持一段心理上的距離;而跟同輩的朋友更好,更聽學校老師的話。遇到這樣情形,做父母的不要內心難過,嘆息白養(yǎng)了自己的親生骨肉,而要了解這是正常的發(fā)展經過。否則,到了這年歲還時時跟隨在父母身旁,不肯或不敢到外面社會里,不敢跟別人來往,那就得擔心了。

 

因此,做父母的要肯放手,讓年輕的子女與父母疏遠, 多跟自己同年歲的朋友來往,多聽老師的話,多跟同學來 往。當自己的子女在外碰到困難時,肯伸開手,把心情破碎 的子女接回來,安慰他們,讓他們回到自己的老窩,或心理 療養(yǎng)所,這樣可松懈、復愈他們的精神,等到精神好轉以 后,再讓他們到外面的社會活動,這就是做父母的功能。

 

由學校來施行教育

 

現(xiàn)代社會,建立了學校制度,讓社會機構來負責年輕人 的教育職責;進人學齡期的少年,依法律規(guī)定一定要上學,不可待在家里。這種情形跟古老的農工社會不一樣,即:工業(yè)社會的制度把有關的知識教育,從家庭的父母手中移到社會的教育系統(tǒng)里去。過去從自己的父母身上得到知識與生活 經驗,跟自己的家人學做事、謀生,也學做人、成家??墒?目前的教育系統(tǒng)過分地注重智育,而相對地忽略了體育、群 育、德育,及與生活有關的教育。也就是說,做父母的,不要認為把子女送進學校就夠了,在家就只提供衣、食、住便 可。做父母的,還得繼續(xù)負責有關做人、做事,在社會謀生、與人相處的生活教育。因此,如何配合學校的知識教育,在家進行生活教育,是學童的父母宜認識與關心的事。 如何跟自己逐漸疏遠的學齡兒童保持接近,繼續(xù)栽培他們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是現(xiàn)代父母的主要課題之一。

 

同性期階段

 

還有一點要認清楚的是,到了學齡期的少年,會脫離兒童的性蕾期,進入所謂的同性期”,表面上看來對性不感興趣。本來還一直跟女孩玩醫(yī)師與護士游戲”,還考慮 可以不可以跟女孩親親嘴的男孩,逐漸再也不跟女孩玩,只跟男孩去爬樹、翻墻、到野外游戲、玩打仗,不歡迎女孩跟 著;原先還跟男孩玩家家酒,學畫口紅、穿高跟鞋,做?媽媽服侍爸爸的女孩,漸漸也不跟男孩在一起了,只跟女孩們躲在一起聊天、談衣服、炫耀自己的收藏物,奉行孔夫子所說的男女授受不親的現(xiàn)象。

 

可是有時有些小孩卻沒這樣變化。有些女孩仍跟男孩去 爬樹、翻墻、玩打仗,甚至還扮演司令官,指揮一群男孩子 打仗;有些男孩也與女孩子混在一起,跟女孩子聊新衣服、 談女孩事,不愿跟男孩去野外逛。很顯然,這些學童的心性 發(fā)展沒進入同性階段,缺乏對自己的心性認同,其行為與自 己的生理性別不符合。這是值得父母與老師去注意和關心,并且去幫他們糾正的。

 

學童們到了后期,將近十歲至十一歲前后,不但很少與異性學童往來,而且還呈現(xiàn)相互排斥、嘲笑、搗蛋的現(xiàn)象。這是學童們將進入青春期,開始對異性又感興趣的前奏階段。因為多少已對異性感到興趣,但又不知如何處理,也就以相互嘲笑、排斥來保持距離,可說是一種防衛(wèi)作用。特別是在此階段,女孩子在生理上比男孩要發(fā)育得早一兩年,較 成熟些;男孩心里多少會受威脅,乃以攻擊、嘲笑、搗蛋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信心。因此,故意把青蛙放在女生的書包里,讓女生發(fā)現(xiàn)而驚叫,或發(fā)出鬼叫聲來嚇女生,都是根據(jù)這種心理背景而來的。再過一段歲月,就懂得如何正式與異性來往相處,也就不會再用驚嚇對方的方式來打交道了。

 

對少年之教養(yǎng)要訣

 

要能放松,讓學童離開父母自己的孩子長大,進人學齡期以后,做父母的要學會一樣事,就是能適當?shù)胤潘勺约旱男『?,讓學童能逐漸與自己的父母保持心理上的距離,離開家庭,跟外面的同年歲同學、朋友來往接近,也跟老師及其他成人接觸,廣泛學習、體驗。這與小時候,嬰兒及幼兒階段剛相反,過分跟孩子接近、黏在一起,會妨害小孩的心理成長。要放松,讓自己的孩子離幵,對一般父母沒有多少困難,但對另一些父母卻不容易。有些父母自己年幼時,孤獨無親,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舍不得放松,想一直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有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因為從自己的配偶那里得不到溫暖、體貼、關心、情感,乃轉而把精神都投注在自己的小孩身上,把希望都依靠在子女身上。由于這些心理因素,有些父母也就難讓自己的子女離他而去。有的是因小孩小時體弱多病,或有殘疾,父母養(yǎng)成了過分擔憂、關心的習慣,不知不覺中,沒隨年歲而做調整。有一部分父母因其性格很謹慎、小心、過于擔憂,害怕自己的孩子到外面遇到危險,總是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到外面去嘗試社會的環(huán)境,常跟隨在旁保護。但有時候,外面的環(huán)境的確很危險,對孩子不夠安全,這時的父母就非得特別小心不可。

 

不過有一點需澄清說明的是,父母對子女放松,并不意 味不用去關心子女,跟子女保持心理距離,不必親近的意 思。相反的,父母還是需要一直關心子女,保持情感上的親近。讓子女有自己的私人天地,能自行與外界的朋友來往,能跟自己的父母有選擇性的接觸。做父母的,要遠遠的、但 時時刻刻地關心、間接地督導。必要時,懂得適時走近去關 懷,提供意見,并做適當?shù)谋O(jiān)護;但也懂得適時后退,讓自己的子女去親自嘗試,包括經歷小失敗或錯誤,或體會成功的滋味,以便能從實際生活里學到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子女助孩子模仿學習,以便長大后,經營他們自己的家庭生活, 維持他們自己的夫妻關系等等。

 

鼓勵社會生活經驗

 

除了學習如何經營家庭及夫妻生活之外,年輕人也得學習如何踏入社會,跟別人、朋友、同事們相處來往。而這些社會生活的經驗,宜從學齡期的兒童就開始。除了到學校參加學校的各種學業(yè)活動之外,學童也宜參加學校里的各種課外活動,包括打球、下棋、打牌、游泳等娛樂活動,參加少年宮舉辦的各種活動,包括去短程旅行等特別活動,或參與社會所舉辦的各種兒童社會活動。因此,這階段的兒童不但能把其生活范圍從學業(yè)擴充至參與活動,最最主要的,還是 透過這些活動,能有機會跟別人相處,通過實踐經驗而學到如何跟人合作,經由團體組織的上下協(xié)作而共同發(fā)揮功能,跟同輩者合作,學習社會群體關系的經驗。這樣將來長大成人,踏人社會生活較能輕易且順利的在工作單位適應。因此,做父母的,不能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有好的學業(yè),還得時時鼓勵自己的孩子適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免得變成書呆子,或長大成為缺乏社會經驗的人。

 

施行適當?shù)男越逃?/b>

 

少年之性教育,要隨其年歲之增長,而施與適當?shù)慕逃c訓練。早在嬰兒、幼兒、兒童各階段,就須供給與性有關的各種教育與訓練方向。到了少年學童階段,在其六至九歲左右的早期,為了配合其認知力的成長,可幫助學童去了解動物交配而生小動物的事實,也可讓他們觀察植物界里,花有雄蕊及雌蕊的差別,并靠花粉來接合,結種子的道理。即:借由動、植物的現(xiàn)象來說明生殖的基本觀念。

 

為了配合青春期的即將來臨,到了十、十一歲左右的學童就宜學習有關第二性征的特點,及男女生青春發(fā)育及變化的知識,以便迎接月經及開始遺精的新現(xiàn)象,而不會到時不知所措,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關于兒童性教育之整個過程。

 

管教與體罰

 

小孩從四、五歲的兒童進入學齡期的少年學童以后,父母對小孩之職責重心,將從“養(yǎng)育、照顧”轉變成“教養(yǎng)、 指導”,而對于小孩的行為管理,本質上也需改變。在兒童期之前的小孩,認知能力尚無法自行判斷事情的是非,需完全依賴父母及四周的人給與判斷,經由逐漸吸收,建立內在的判斷事情好壞的依據(jù)。所以做父母的,只要憑自己的看 法,“告訴”小孩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就可以??墒堑搅藢W童期以后的少年,其認知能力已大有改變,對事情好歹是非的理由,想去了解知道,經自己判斷、體會之后,才能消化吸收,納入自己的是非判斷系統(tǒng)。因此,做父母的,不宜 只“告訴”小孩,而宜“解釋”事情的是非理由,以便幫助小孩經理解之后,建立自己的判斷系統(tǒng)。

 

譬如,小孩向父母親“頂嘴”并不是千篇一律都是“不 好,,的行為。關鍵還是要看事情的內容為何,是不是認為父母的意見不合適,而提出不相同的見解;而且,孩子是以什么樣的語氣與方式,向父母親表現(xiàn)不同意見。同樣,“動手打人”,并非是絕對不好的行為。要看為了何事而動手,是不是被人無理的欺負、被人打,才還手打對方,或者只是為了一點小便宜,自己先動手打人的。做父母的,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進行了解、解釋、說明,讓學童體會,從復雜的情、理、法當中,學習如何思考判斷。這是學童期以后的少年管最重要的一點,乃要說明是非準繩并不是為了父母而定 的,而是為了小孩本身的需要,為了讓小孩學會如何自己判 斷,如何保護自己,以便將來在社會能好好生存。因此,假 如小孩做錯了事,要強調的是,不僅讓父母難過、生氣,最 主要的,還是小孩本身做錯了事,犯了規(guī),吃了虧,受了傷 害,沒得到好處。這是有關小孩本身的利害關系!

 

為了管教少年學童,有些父母偶爾使用體罰的方法。目 前現(xiàn)代社會,大多反對以體罰的方式來管教小孩。這并不是 說體罰本身是件很不對的事,而是說體罰容易產生不好的結 果,因此遭到反對。體罰最令人擔心的是,有些體罰并不是 百分之百完全為了管教小孩而采取的措施,而常常是父母、 養(yǎng)育員或老師本身的心情反應行為。體罰可能只是父母或老 師出氣、羞怒、怨恨的行為。因此,不僅可能帶來小孩的心 理創(chuàng)傷,不但沒有管教的意義,而且會有意或無意地帶來心身的嚴重損傷。再者,有些家長或老師采取很不合理的處 罰,譬如叫年輕人站好幾個小時,不準吃飯,要小孩吃蒼 蠅,要小孩當眾脫衣服被羞辱等等??烧f是很變態(tài)的處罰方法。有時父母或老師用棍子狠狠的打,打傷皮肉,甚至發(fā)生骨折等嚴重傷害。因此,做父母的要避免使用這樣極端且不正常的體罰方法來管教年輕人。

 

事實上,要懲罰小孩以達管教效果的方法很多,如叫小 孩短時間的罰站,造成心身的難受;暫時剝奪好處或權力, 如關在自己房間,不能出來玩,不能吃糖果點心,不能看電 視,不能夜晚外出;給予工作,如幫忙掃地、洗碗;或自己 幵口認錯等等。懲罰的意義乃是象征性的讓小孩體會自己做 錯了事,要受處罰。在技巧上乃要考慮懲罰的輕重對小孩是 否適當,是否有意義與作用。當然最好的管教方式,是平常 做對了事就多加鼓勵,這樣小孩有心做好,也就不太會做錯事了;而且就算是偶爾犯錯,也不用太懲罰了!

 

學業(yè)壓力

 

在學童階段,因為小孩主要在學校念書,做父母的,隨 著也就很關心學童的學業(yè)與成績。因目前的社會與教育制度 偏向升學考試,要考得好,才能進好學校,進了好學校,畢 業(yè)后才能找到好職業(yè),可說是要擠窄門的升學制度。因此, 做父母的,常常給自己的孩子壓力,要小孩從早到晚看書, 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都要作功課,不讓學童有娛樂或社會活 動。假如考試成績多了一分,就很高興,少了半分,就花上半天來訓斥小孩。

 

對于這樣拼命地造成孩子學業(yè)壓力的父母,要捫心自 問,這樣逼迫孩子念書,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好。是不 是自己要強,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的,就勉強自己的孩 子拼命去念書?是不是因為自己從前沒好好念書,現(xiàn)在就轉 而期待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再者,自己要提醒自己,孩 子念書的目的,不只是獲得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而在 于通過念書的過程,能養(yǎng)成求知的興趣,求學的方法與動機。事實上,能養(yǎng)成求學的興趣與方法,就可以好好受用一 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做父母的,應關心有沒有 讓孩子對念書發(fā)生興趣,或只是強迫去念書,而讓孩子忘掉了念書的動機;有沒有協(xié)助孩子了解如何學習的要領與方法,或只逼迫孩子拿好的分數(shù)?

 

最后一點,做父母的宜考慮每個孩子的天生能力,要針 對每個孩子的才賦,做適當?shù)囊?,不要期待每個孩子都會 變成狀元!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的孩子能發(fā)展自己的潛在 才賦,能快樂地發(fā)揮自己的天資就好。有關孩子的智能發(fā) 展,將在第八章詳細介紹。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總結:在兒童發(fā)展階段來說,少年學童是兒童的最后一個階 段,已經將脫離小孩的乳臭,進入青少年的過渡時期。假如 這時期教養(yǎng)得好,以后的成長也就較容易了。跟從前發(fā)展階 段的孩童比較起來,進入學童期以后的少年,已開始有自己 的想法,已是有個性的“小個人”,因此,不能仍以“小孩” 來看待。這是做父母的,做老師的,都要認識體會的事情。 你所說的話,你所對他作的事,都將影響“小個人”的心 理,影響他的日后生活,甚至到成人為止!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官方網(wǎng)站:心理健康 ◆?http://www.lnyyrc.com

專家督導:心理輔導 ◆?http://weibo.com/fjxlzx/

企業(yè)微博:心理詞典 ◆?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心理課堂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權威心理督導:國家級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教授郭瀟贏

廈門心理咨詢(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6-11-02
標簽 : ,,,,,,,,,,,,,,,,,,,,,,,,,,,,,,,,,,,,,,
分類 : F 青少年心理
評論 : 0條

= 10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