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中心-社會文化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兒童與社會及文化

 

我們在這里所指的文化是人類學上所說的,是社會中的一群人所過的特殊生活方式,是世代傳遞、遵奉的價值觀念、規(guī)范與習俗;是與別的社會相異的行為模式。雖然社會與文化環(huán)境常支配個人的生活與行為模式,但也經成員的累積作用,影響整體社會文化的形成。雖然社會的文化系統(tǒng)保持其持久性、傳遞性,但也隨環(huán)境的變化與現(xiàn)實社會所需,時時以不同速度與方向進行變化。當一個體出生以后,經由家庭父母與養(yǎng)育者的教養(yǎng),及所處臨近環(huán)境的影響,吸收其文化系統(tǒng)的現(xiàn)象,稱之函化現(xiàn)象。換句話說,兒童的養(yǎng)育深受家庭與社會的文化背景影響。但是,倒過來說,兒童之發(fā)展方式,又影響下一代的文化形式。因此,兒童是文化的傳遞與轉換的媒介者。

 

養(yǎng)育態(tài)度與方式之不同

 

根據(jù)文化人類學家及比較兒童發(fā)展學家來看,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環(huán)境里,有明顯不同的兒童養(yǎng)育方式與態(tài)度,影響兒童性格之發(fā)展。日美嬰兒養(yǎng)育比較研究為了具體證實不同文化環(huán)境里,會有不同的養(yǎng)育態(tài)度與方式,美國文化人類學家,William Caudill (1969),曾在美國研究工作,訪問家庭,實際觀察測驗嬰兒的養(yǎng)育方法。他們在兩地選擇同樣是經濟中等程度以上的普通家庭,嬰兒是母親的頭一胎男孩,剛好是三、四個月大的時候,經父母之同意,訪問這樣的家庭連續(xù)兩個半天,每半天兩小時半,總共五個小時的實地觀察。在這五小時的觀察期間,每隔一分鐘則記錄母親當時的養(yǎng)育行為。如:母親離嬰兒多遠,在干什么;假如嬰兒哭了以后,經多久,母親才反應;如何反應等等。

 

把這樣實地觀察記錄的資料,累計起來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美國與日本之母親在嬰兒的養(yǎng)育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即美國的母親與嬰兒離得遠些,做自己的事情時,通常容許嬰兒 自由翻身,動來動去,可勃手腳抓東西,鼓勵自由活動。假如嬰兒哭泣后,美國的母親讓嬰兒哭泣一段時間,等較久時,才來看嬰兒??磿r,哄嬰兒的方法乃主要跟嬰兒講話,把嬰兒看作懂話似的,用成人語言哄乖嬰兒。

 

發(fā)展階段的不同強調

 

青春期的沖擊有名的美國人類學家,Maigaret Mead曾到太平洋里的撒摩亞島去做田野觀察研究。結果,她發(fā)覺在 耕種、打漁為主的撒摩亞島的社會里,兒童從小就跟他們的父母與成人一起生活,學習成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到了青春發(fā)育的兒童,便以遲緩的步調,不知不覺地轉入成人階段,并不用經歷沖擊性的青春階段。這與西方工業(yè)社會里青春期的青少年,常陷于兒童與成人之間明顯的隔閡里,而要在混亂、暴風雨中,快速沖過其過渡階段有所不同。可見青春期的經歷性質,跟社會的背景有關。

 

文化人類學家告訴我們,許多原始的社會里,常以特殊且明顯的儀式,來象征兒童階段的發(fā)展。譬如,男孩要接受 “割皮禮”,來表明進入成人。越是兒童跟自己的父母長期接近的,更需以割皮禮等劇烈的象征儀式,來表示跟父母脫離,轉人成人階段。現(xiàn)代社會里,倒不實行痛苦的割皮禮,卻須以許多別的方式來承認兒童轉人青年。如到了成人年歲以后,發(fā)給駕駛執(zhí)照,準許開車,或準許喝酒、有投票選舉權等等。但因每個社會對成人的年歲階段,各有各的定義,因而有不同的規(guī)定年歲。這些都意味著社會對兒童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速度變遷,與強調的差異。

 

童話故事與兒童

 

所有的小孩都喜歡童話故事,因童話故事能配合兒童認知之發(fā)展程度,在所謂“原本思考程序”里,容許小孩沉醉于幻想境界,經象征的語言,魔術的方法,可以打敗比自己還大的對方,滿足弱小兒童的心理。雖然兒童故事是由成人所寫的,但成人內心仍有一片童心,也有自己小時的回憶與存留的欲望,通過童話與幼小的小孩溝通,撥動兒童的心弦。

 

由于童話故事乃由社會人們所創(chuàng)作、傳頌,并經社會與文化的傳遞,篩選、保存,而常反射文化環(huán)境里的思想、價值觀與人際關系,特別是成人與兒童的關系,可做為了解文化的一個捷徑?,F(xiàn)在讓我們分析一下不同社會里,流行的一些童話故事,看看有何文化與心理上的意義。

 

白雪公主與灰姑娘大家所熟悉的西方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灰姑娘”,聽說是源之于北歐之民俗故事。其主角乃是少女受巫婆或后母的欺負、謀害,但是因英俊男士的出現(xiàn),而被獲得解救,并打敗巫婆或后母。在小孩的心態(tài)里,常把自己的父母分裂成好的父母親及壞的父母親,而且壞的父母親常是由故事中壞的繼父、巨人、巫婆、后母等人物作轉移性的象征,免得直接描述自己的父母壞而心里難受。因此,根據(jù)這樣的看法,我們不難了解,白雪公主灰姑娘都是以女孩的立場,來處理有關性蕾期”的 親子三角關系;而且在故事里,允許女孩戰(zhàn)勝象征壞母親的巫婆與后母。不用說,睡美人、小紅帽(與狼)”也是同類的故事內容。

 

至于以男孩為主角的,卻有賈克與巨人”、“彼得與狼,也是小男孩打敗象征壞父親的巨人等。讓小孩在親子沖矣關系里,可以克服比自己大的對手。由這些源于北歐之西方故事,可以看得出兩樣特色。即:常間接強調親子間的沖突,而讓后代戰(zhàn)勝前代;容許小孩憑幻想來應付大人,求得自我勝利。這與東方的文化態(tài)度剛相反。

 

孫悟空與二十四孝故事轉過來看中國一些很正統(tǒng)且本土的童話故事很少。家家戶戶都通曉且流行的“孫悟空”的 故事,是較特殊者。在故事里不但有代表“童性”的“孫悟空”,代表“原性”的“豬八戒”,與象征“靈性”的“唐僧”,也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魔鬼。與印度及印尼的民俗故事很接近,恐怕不是中國本土出產的兒童故事。由于這個故事以富于童性的孫悟空為主,不但描述可以變弄魔術,對付魔鬼,主要還透漏與權威者的應對關系,因此很討孩子們的喜歡。從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是處理“性蕾期”的主題故 事。

 

過去中國在封建時代強調的二十四孝故事,嚴格來說, 并非是讓兒童去享受的童話故事,而是用來教導兒童的歷史故事。仔細研究其內容,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各個故事都以極端方式 強調小孩要如何孝順父母。現(xiàn)在以心理衛(wèi)生及身體衛(wèi)生的眼 光來看,甚為不合理。譬如:表揚代替父母讓蚊子叮咬的小孩;嘗母親糞便,以判斷母親是否生病的兒子,這是何等不符合衛(wèi)生的觀念。要小孩脫掉衣服,躺在冰冷的雪地,以臥冰求魚的故事,又是多么虐待小孩,不注重孩子的身體。最重要的,是把親子關系描述成單方向的服侍關系,由小孩子照顧父母,而并沒注重父母關切、照顧小孩的另一面??梢娺@乃反映封建的思想觀念,只有下對上服侍,而沒有相對的由上對下的回顧關系。

 

從童話故事看來,中國的社會里,較少富于幻想,很少 有讓小孩在情感上去享受、心情上去同情或理解的兒童故事。就是有,也多半是教導、訓戒式的成人故事。這可能一 方面反映華人的思考特性,不習慣脫離現(xiàn)實,而沉人于幻 想。另一方面也表示中國人向來對小孩的基本看法與態(tài)度。 不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只當“小孩子”對待;而 是當做小“成人”看待,而欲以成人的想法來教導他們。中國人很少能以“小的個人”或有特別心理狀況的“兒童”來 對待。

 

文化與兒童性格

 

跨民族養(yǎng)育與性格啟發(fā)我們去思考兒童養(yǎng)育與民族性 格的,莫過于有關日本戰(zhàn)爭孤兒的研究了。當?shù)诙问澜绱髴?zhàn)將結束之前,當時的蘇聯(lián)軍隊進攻中國東北,使原來占據(jù)東北的日本開拓團人員在戰(zhàn)亂中撤退,而在戰(zhàn)亂中遺留下來數(shù)千的孤兒。這些三、四歲左右的日本孤兒,被中國養(yǎng)父母領養(yǎng)后,按中國人習慣養(yǎng)育、受中國教育、專講中國話、跟中國配偶結婚、過中國人的生活,長成像中國人的成人。假如在馬路上見到他們,完全不會想到他們是日裔者??墒亲屑殞査麄兊闹袊渑?,卻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年來,這些在中國長大的日本孤兒,九成以上仍保留著一些日本人的性格。與一般中國人比較起來,這些日本孤兒被他們的中國配偶形容為: 較講禮貌、守規(guī)矩、做事有條理、負責且苦干,脾氣大等等。在習慣方面,他們比較喜歡常洗澡,且好吃甜的東西。 顯示仍保留幼小時被日本親生父母養(yǎng)育時,所養(yǎng)成的日本人性格。

 

而且有趣的是,這些講禮貌、做事有條理、勤勞苦干的 社會性行為特點,跟孤兒當時與日本親生父母離別的年歲有關。即在四歲以后才與親生父母離別的,保留下來的特性較多,三歲以前者較少。可見社會性行為的養(yǎng)成,年歲越大,超過兒童期越多,越會有影響而且越會長期保留下來。但是 好吃甜食的生理特征,或喜歡發(fā)脾氣的氣質,倒跟孤兒幾歲時分離無關,表示是很早期就定型的現(xiàn)象,或與天生氣質有關??梢妭€人的性格也好,民族的性格也好,受很多因素影響,而早期之兒童養(yǎng)育與成人后之性格有密切關聯(lián)。使我們關心的是家庭計劃對兒童性格的成長問題。目前中國推行政策性的一夫妻一子的家庭計劃,已將近十年 多。而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獎勵家庭計劃,也已很久。在這些華人家庭里,子女的數(shù)目都已變成一個,或頂多為兩個。雖然一個家庭里的子女數(shù)目在一代之內就銳減,但是重視、寵愛兒童的觀念與習慣卻沒跟著調節(jié)更改,寵愛獨生子的風氣仍很濃厚。與此相對的,西方社會不會因是獨生子就去過分寵護他們的孩子。

 

假如我們華人仍保留寵護孩子的習慣,這些被父母過分 寵護的獨生子一旦長大時,會形成怎樣的成人個性?將如何 形成華人整體的民族性格?這些都是讓我們關切心理衛(wèi)生的 人所關心的事。父母如何少生育子女,而同時又不會因子女的數(shù)目減少而過分寵護子女,以便養(yǎng)育健康的下一代,這是中國父母、心理衛(wèi)生專家、社會人士都需共同關切的重要事 情。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

 

我們利用各種研究,分析文化與兒童的關系。我們了解 社會與文化環(huán)境,會透過養(yǎng)育的方式,塑造函化”的過 程,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母親是否很快抱哭泣的嬰兒、是否向嬰兒講話、祖父講給孫子怎樣內容的童話故事,都在直 接或間接的,帶給孩子文化的價值觀念,或傳遞下一代的生活模式。做為父母、養(yǎng)育者、老師、社會人士,都要深思一 下,我們正在以何種方式養(yǎng)育我們的下一代,準備要我們的接班人形成如何的集體性格,建立何種性質的社會。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官方網站:心理健康 ◆?http://www.lnyyrc.com

專家督導:心理輔導 ◆?http://weibo.com/fjxlzx/

企業(yè)微博:心理詞典 ◆?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心理課堂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權威心理督導:國家級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教授郭瀟贏

廈門心理咨詢(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圖片均來自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6-11-21
標簽 : ,,,,,,,,,,,,,,,,,,,,,,,,,,,,,,,,,,,,,,,,
分類 : F 青少年心理
評論 : 0條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