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談?wù)撚齼簩W(中)

8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gòu):媽媽們談?wù)撚齼簩W(中)

 

都不會。他們會找靠山和安全港灣求助。

 

有些人說了,我孩子根本拒絕溝通。這要問問你之前是怎么跟孩子交往的。這注定了孩子是“坦然交流”,還是 “以鬧分配”。關(guān)鍵在,親子之間是否存在良好、穩(wěn)固的連接。什么是親子連接?以前我們說的親子關(guān)系比較虛,不太好想象,而親子連接就具象多了,這頭牽著你,那頭牽著孩子,兩方都受到影響,都彼此關(guān)聯(lián)。良好、穩(wěn)固的親子連接意味著,父母會在意孩子的真實感受。比如不會認為孩子的哭鬧是“有目的性”,需要被訓練,而會理解孩子正處于情緒風暴,也許需要成人的幫助。像孩子犯困時的暴風哭鬧,如果成人能理解原因,那么自然充滿憐愛,而不至于心生暴怒;而孩子也在意父母的感受,當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會讓父母傷心難過,他們也許會因為不想損害這連接而自己多考慮考慮。而李教授判斷,孩子哭鬧三歲以后就有目的了,從小我就會讓你知道,我冷血我無情我絕不會受到你哭鬧的脅迫。

 

克制任性?防止壓抑?

 

李教授提出的克制任性的訓練在我看來很殘忍。她說如果孩子在商店鬧起來,你直接扛走回家,然后把孩子放臥室里。門一關(guān),一對一,拿個板凳坐在孩子跟前看著。在另一個講座里,李教授說得更加令人毛骨悚然,說是要“笑瞇瞇看著”。她很會提煉,提出這時候四個“不要”——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他這是鬧給你看的呀,你一定得看,仿佛這是孩子的一場好戲。

 

“孩子今天這事兒不行就是不行”,也不用聽他說,只告訴他“你鬧吧”,只讓他哭個筋疲力盡,磕了腦袋也沒事,問他“疼不疼?不疼接著磕”,這就是一場賭局,家長冷冷賭這孩子敢不敢會不會繼續(xù)傷害自己??薜竭@,李教授說“孩子哭到那程度,挺難受的。給點愛,拿熱水給擦把臉”。哪里是給點愛啊,我還以為是給點飼料。給完還擔心孩子以為自己“回心轉(zhuǎn)意”,還必須補一刀插準心臟——“還哭嗎?要哭接著哭。”教授很滿意的說,你看你沒有不文明,沒有打罵孩子,只是告訴孩子我不心疼我也不讓步,你隨便鬧。只一次孩子就知道,以后鬧是沒有用了。確實家長還真沒動手,只是孩子遭受了這一切,能有什么感受?“我這是親生的嗎?”且,這不是冷暴力,還有什么是冷暴力?這就是教授說的克制任性訓練。我們假設(shè)李教授是你媽,你跟她的關(guān)系能好嗎?這養(yǎng)育者從頭到尾都沒有給孩子哪怕一絲毫的幫助,去度過情緒難關(guān),甚至當孩子哭累了,還得撂句狠話:“要哭接著哭”。她愛不愛你,就視乎你聽不聽話;對你是否冷酷,只完全建立在你是否能服從她的意愿的基礎(chǔ)上。

 

緊接著,教授談了第二點,防止壓抑。剛給孩子造成這么大壓抑,又要怎么防止壓抑呢?她要求孩子好好說,不管孩子怎么說,說完之后,按3次只準許1次的頻率來滿足孩子。至于為什么是3比1,不是4比1,不是其他比例,估計她自己都不清楚,她講的太多話無法溯源,也許是個人偏好?她并不在意這三次孩子交流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是否真的有理,更在意的是父母的權(quán)威有沒有被維護好,比如囑咐“不要每次都給”,這一來,“以后你說不行的事她就不鬧了”,“這樣青春期關(guān)系就好處了 ”。是啊,那是真“好處”。第一,孩子跟家長提需求干啥?反正無論合理與否,這種隨機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讓人失去基本信任。真有需求不找家長怎么辦?自己想辦法吧,別讓父母發(fā)現(xiàn)就成,比如玩具不買?偷唄。

 

第二,誰說青春期一定是叛逆的?竇靖童從來沒叛逆過,因為家人從來有商有量。一個不注重建立良好溝通機制的家庭,什么年齡都可以是叛逆期。有網(wǎng)友評論:只要把家長替換成獄警,孩子替換成犯人,所有辦法完全成立。多文明的看守呀!此外,談怎么“克制任性”,這里的任性就類似人們說“上火了怎么辦”一樣。“上火”包括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嘴角長泡、便秘、口臭、有眼屎、咳嗽、發(fā)燒、有黃痰……究竟是哪種?任性在李教授嘴里也只不過是一個形容詞,我想,起床氣、想要好吃的、想要好玩的、情緒一上頭什么話都不聽、甚至哪件衣服孩子不想穿,在李教授眼里可都是任性、無理取鬧??酥迫涡运膫€字本身就是個好吃懶做的說法,把孩子的所有“不乖”都囊括進去了——真要事事順心順意順從,你養(yǎng)的是奴隸還是獨立的人?有網(wǎng)友提到了自己育兒的愿景,我覺得很美好,截圖跟大家分享:

 

學會控制?

 

開始圖解[學會控制]。請坐穩(wěn),這次是真的訓狗——李教授介紹“學會控制”指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用現(xiàn)在我們的話來說這應(yīng)該叫內(nèi)驅(qū)力,即權(quán)威人物不在的時候,孩子也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控制自己。李教授怎么做這個學會控制的訓練呢?準備好吃的,3天給孩子吃一次(幸運數(shù)字3又出現(xiàn)了),持續(xù)一個月形成習慣后,告訴孩子你今天這別吃,吃了三天后我就不給你,不吃的話三天后我給你三倍食物,然后說到做到。李教授說,這可以讓孩子知道“等待獲取更大的滿足”,而且以后上學也可以用這件事告訴他,“現(xiàn)在的克制是為了你今后的長遠,他就明白這道理了!”

 

孩子:什么鬼???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經(jīng)過這一次訓練,難道就真的理解了等待可以獲得更大滿足嗎?我猜李教授想效仿的是一個著名心理實驗,叫棉花糖實驗。但這個實驗?zāi)康暮屠罱淌诘哪康耐耆悄限@北轍,說這算東施效顰都不為過,李教授甚至把內(nèi)驅(qū)力和延遲滿足力混為一談了。1968年開始,一名美國心理學家在位于斯坦福大學的比英幼兒園主持了一項實驗。有600多名孩子參與了實驗,他們的年齡大概是3-5歲。實驗開始,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塊棉花糖。孩子們被告知,假如能等待一會兒(計時15分鐘)再吃棉花糖,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有些孩子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則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實驗中孩子的能夠等待的能力,被稱為“延遲滿足能力”。

 

3

關(guān)注心靈健康(預(yù)約) 0592—5515516

關(guān)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lnyyrc.com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guān)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guān)文章

時間 : 2019-12-30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7 + 10

?